咨询热线
+13400209666
地址:邯郸市永年七方工业区
手机:13400305666
手机:13400305666
斗拱结构,古建筑的点睛之笔!
发布时间:2021-01-27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富具特色的部分。斗栱是一个结构单元,有一组构件组成,经常用“攒”作为单位。它可以在很多位置出现,比如檐部、梁架。它榫卯间玄机暗藏,变化万千。出檐悬挑、负荷承重、美化装点、彰示等级,可以说,斗拱代表了中国古建木作的高技艺。在较早的时候,如唐、宋,斗栱有着支撑檐部并使其向外出挑的力学结构作用。而到了晚期,如清代官式建筑,斗栱用材变小,装饰意味加强而结构性能减退,因此梁思成受西方结构理性主义的影响对清代建筑评价不如早期建筑。
斗拱形成之初就是为了满足木构架建筑的结构功能,它位于柱和梁之间,将屋面和上层构件传下来的荷载传递到柱子和基础上,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屋顶,斗拱是“大屋顶”的结构基础,它可以向外悬挑,使建筑物的出檐更加深远,外观造型更有优美、壮观。而且再加上斗拱传递荷载的过渡作用,这种大屋顶非常的结实安全,在地震发生时尤为明显,历史上北京发生过多次地震,故宫太和殿两千多吨重的屋顶,因为斗拱的作用没有受到损坏。“墙倒屋不塌”是其生动的描述。
斗拱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繁琐的部分,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是无穷的。而房檐下的斗拱也是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富有特色的。它的构成形式,正负空间,都是建筑中朴实的精华。但是无论它向外探出多少的屋檐,它下面的支点都要落在额枋横梁上,这就要求建筑构件,撑托屋顶的面积要大,下面的落点要小。正是采用了斗拱这一形式,才使其矛盾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斗拱的演变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从秦、汉时期的单一斗拱,发展到明清时期的多层斗拱,样式越来越复杂。